林先生,71歲
一名國立大學退休教授。2018年經家人察覺走路速度變緩,以及駝背現象,至骨科檢查發現脊椎出現壓迫性骨折,起因為骨質疏鬆,醫師僅建議骨鬆藥物治療,無須進行手術,因此林教授走路需要柺杖輔佐。
2019年,家人發現林教授走路出現碎步,於是至神經內科進一步檢查,才發現教授已罹患帕金森氏症,因駝背現象並未改善,拐杖從單側變成雙側輔佐,藥物從半年一針的骨鬆藥,加上三餐都需服用的抗帕金森氏症藥物。
骨質疏鬆加上罹患帕金森氏症,生活品質大受影響
因為行動不便,林教授從此失去鬥志、自我孤立與整日不動,疾病又影響腸胃功能、語言能力與睡眠品質等等,生活品質大受影響。2022年,經醫師評估,建議體外人工反搏治療(EECP),EECP是利用物理原理改善血管內皮細胞功能,並可建立側枝循環,臨床經驗證實對神經退化性疾病有所助益!
接受體外人工反搏治療(EECP),改善自律神經失調
林教授目前接受兩次EECP治療,每次一小時,治療前後利用自律神經檢測數據作為比較依據。首次EECP治療前,因多次心律不整,使得檢測結果未具參考性,EECP治療後,心律不整未再發作,甚至心跳率變異度(SDNN)數值高於標準數值1.2倍,顯示治療後大幅改善自律神經的生理健康狀況;二次EECP治療結果,顯示副交感神經活性明顯提升,觀察林教授行走速度,步伐大步且快速,雖仍需雙側拐杖輔佐,但人變得輕鬆與開朗。
心理建設與家人支持,陪伴患者戰勝病魔
帕金森氏症患者需要家人長期照顧與支持,以及病患本身的心理建設,切勿日益萎縮,自我放棄! 期待教授在多元化的治療與幫助之下,生活品質大幅提升,減少用藥頻率,可以從事運動與社交活動,重回過往校園內如沐春風的林教授!